正面设计:李小川 | 正面雕刻:李小川 |
背面设计:王福德,宋津民 | 背面雕刻:王福德 |
发行年份:1983年 | 面额:100.00元 |
发行量:1500枚 | 实铸量:1500枚 |
材质:金币 | 质量:精制 |
重量:10g | 直径:23mm |
马可·波罗,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尽管欧洲人对于他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一直存在着争议,但他带来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现代贵金属“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就发行了这样一套纪念币,它代表着中国人民追寻和谐世界的理念和渴望文明交流的美好愿望。这套纪念币还获得了“世界硬币大奖”中的“最有历史意义纪念币”奖项。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纪念币。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就通过金银币向世界传达了和平交流的信息,而世界也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回应。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走在由马可·波罗所开辟的这条东西方交流的路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接连成功的举办充分表明,这条路已经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平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可·波罗”金银纪念币也是一套非常经典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银纪念币。
马可·波罗金银币在设计与雕刻上采用了中西结合的雕刻工艺,币的正面图案全部都是嘉峪关城楼景观统一图案及国名、年号以及“嘉峪关”篆书字样。嘉 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地势险要,号称“天下雄关”,马可•波罗当年从欧洲出发,横穿整个西亚后,途径嘉峪关,最终来到了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
该币的背面图案是马可•波罗头像及两艘行驶中的木帆船,币面上方刻有马克•波罗的中英文名字及他的生卒年份,下方刻有面值,币值下方的波翻浪涌做成平缓状的浮雕,上加饰表示高低层次的喷砂,使浪花在视觉上产生明暗的反差;币值浮在水波之上,既不夺水波之美,又凸显币值的亮点。马可•波罗深邃睿智的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的眼神令人难忘,马可波罗金银币设计精美,刀工精湛,雕刻细腻,是早期老精稀品种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嘉峪关城楼图稿的设计与雕刻创作者均为沈阳造币厂的李小川。嘉峪关东西由“光化”与“柔远”二门,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西门外套筑凸形城墙为外城。外城正中门额为“嘉峪关”,城楼匾额为“天下第一雄关”。可惜,1924年城楼被毁。“嘉峪关城楼”币面取景是一个略带俯瞰的侧视角度。俯瞰,虽没有高耸之雄,但其外城、内城及瓮城可尽收眼底;侧视,虽不能目睹壮观之威,但其构造之精巧也能一目了然。具体浮雕制作,上与下又运用不同的雕刻语言。下,基座,笔力充满男性的身后御苍井,虽有曲有折,有起有伏,但整体结构豪放不羁;上,城楼,以类似女性的细密笔触,或廊或柱,或脊或檐,精巧打磨至通透的立体效果。
1983年发行的“马可·波罗”22克银币,在《世界硬币新闻》杂志和克劳斯出版公司联合举办的“世界硬币大奖赛”中,荣获1983年度世界“最具历史意义纪念币”奖,这也是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中的外国题材首获世界桂冠。而1992年发行的“马可·波罗”5盎司银币,也在《德国钱币》杂志“世界硬币十佳”1993年度评选中荣获名列第7的优异成绩。同一个主题的两款品种,分获两项世界大奖,在中国现代贵金属币发行史上也属罕见现象。
在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史上,“马可·波罗”金银币创下多个第一:第一款国际题材的金银币;第一款以单元形式亮相的任务选题;第一款单一主题,但前后10年分3批发行的金银币。不仅如此,“马可·波罗”金银纪念币还创作了另外三项之“最”:重量最轻、直径最小、面额最低。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