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设计:朱旗 | 正面雕刻:申宪章 |
背面设计:金刚山 | 背面雕刻:李继峰 |
发行年份:2000年 | 面额:10.00元 |
发行量:48000枚 | 实铸量:48000枚 |
材质:金币 | 质量:普制 |
重量:1/10oz | 直径:18mm |
在十二生肖里,大众最喜欢的其中之一就是龙。除中国以外,泛亚地区几乎都能发现龙的身影。
龙的形象在商周以来,披坚执锐、纵横捭阖、屡获殊荣。考证商代以前的龙,更多的带有图腾的色彩。“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乃是印第安人氏族的标志,意为具备共同祖先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们所拥有。中华龙的发展过程,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被认可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图腾亦有祖先的含义,龙的形象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以及朝野间各取所需的塑化,吸收了复杂的因素,具有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神性,渐成今日的模样。其作为图腾的属性之一和功能的外化,除了被帝王所挟持为其保驾护航、责任和能力被无限放大到无与伦比的程度外,由尊崇而形成禁忌。龙图腾保护神的含义得到引申,其原始含义一步步转化与神话结盟,逐步成为民族的象征和“总护法”。
部落氏族对龙的崇拜主要缘于视其为天上的使者,通过它沟通人间天上,得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追根溯源,作为活动的物体,人们认为动物性的图腾更具有生命力,是其它灵异和祥瑞无能为力的。君子圣人“以龙比德”,上古神话中龙辅助大禹治水,功不可没,勋劳永驻;汉高祖的感龙而生更是将龙与图腾中的祖先含义加以引申,皇帝由此正式与龙发生了关系,皇帝的面孔定性为龙颜,真龙天子至为尊贵,龙亦随之至高无上起来,凛然不可侵犯;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又使龙凭空增添了一些新的象征意义,如祈雨功能的延展。
在中国,到处都有龙的身影,从划龙舟到古建、家具上的龙纹雕刻、石雕龙的碑刻和建筑构件、彩画、蜡染、织绣、窗花剪纸、花灯等,这些都表现出中国人对龙的崇敬和喜爱。龙身处处都具备了表示全力、地位的象征意义,对其艺术性的发挥而不仅仅是强调装饰性的显露。
朝代的更换,社会的发展,皇权的嚣张跋扈,使龙的象征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今天的币画上,其艺术的表现力突出了龙形装饰的效果。图案的形式美,图案结构的特点等,与明清两代朝野的装饰风格并行不悖,九龙壁九条龙的原型,它们对于形成币画中龙的华美造型和感人神韵,起了决定的作用。
原始文化产生的龙图腾,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成为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观赏艺术,千姿百态的龙,成为美术艺术设计者经常创新的题材,在古意传统中寻找创作灵感,激发想象力的不朽创意。数千年来的沧桑变化,克绍箕裘,传承中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中华民族所独有,超越自然穿越传统的艺术创造,是理想化和烂漫艺术手法的体现。
云龙造型能唤起丰富联想,画中所表现的情节是高潮的一瞬。画中虽无水,却感到云龙在水面上飘忽不定,似去还来,所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若轻云之蔽日,若流风之回雪”。侧视的龙首,突出表现在巨口大眼,上唇下颌极为凸现,巨首长口,引颈吞吐状,角形短距而收敛,须髯多变,脸部画法不拘一格,虽有因循却又自然,龙龙不同,既有因袭亦有变化。
龙身主干短而肥满,足爪粗壮有力,尾部短而粗,已摆脱蛇尾图形的概念化表意,整个造型图案的变化幅度很大,非常富有装饰性的美感。这种带有强化工艺形式的龙,一方面反映了龙形的多样化,纹饰复杂,线条多层复合且多变;另一方面首尾相接的结构,龙首引而不发,龙尾上举或下卷,整体的形态如平置的S形组合,使龙看起来犹如弓开满月,充满力感和动势。
各种元素表现适度,强调图案化的装饰效果。龙的躯干扭曲反复,一反一正似乎凝聚了无穷的力量,但是也正因为这一反一正,加强了画面的稳定感;龙形整体周边以镜面挤出阳线,就像对整个龙形加以勾勒,把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动物描绘得嚣张威猛,且唯美唯真,充满张力和活性,活灵活现,神完气足。
前额隆起,上颌翘,双角向颅后呈微卷状;双眼突出,炯炯有神,画龙点睛之笔以物性的龙眼意蕴出龙的神性,独不缺的就是奕奕神采。龙身和龙首均起脊,腰身多处隆起,线条起处细如游丝粗比毫发,弯曲有度,构图准确;其头部、胸部、尾部,均施以重度纹饰,形体线条洗练,造型纹饰繁缛写意,形象刻画极为逼真,富有生气。构图中云龙造型的结构张弛有度,形式变化而风格相继,云龙横亘于祥云之间,气势威严显赫。全画雕刻工艺精湛,布局紧凑很宜,线条浑圆起伏,且富有动势。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