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 【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 【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 【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 【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 【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 【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980701】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夺宝
结束
距离结束时间仅剩:2018-10-19 13:54:51
当 前 价:
3550.00
38人出价91次围观
夺宝结束
微信端扫码立即查看。
官方商城
商品评价:5
服务评分:5
物流速度:5
微信端扫码关注有惊喜!
  • 相关价格
  • 拍品详情
  • 拍品介绍
  • 出价记录
  • 夺宝须知
单币:1998年龙文化金银纪念币-驭龙图1/10盎司精制金币
铸造单位:深圳
正面设计:艾松 正面雕刻:集体创作
背面设计:艾松 背面雕刻:集体创作
发行年份:1998年 面额:10.00元
发行量:6000枚 实铸量:6000枚
材质:金币 质量:精制
重量:1/10oz 直径:18mm
藏品详情
历史背景

   “龙的文化”金银纪念币的共同一面图案,是围绕殷商文化、殷墟妇好墓、出土龙形玉玦展开的,艾松在设计之前特别去了殷墟博物苑进行采风,激发了创作灵感,将这一3000年前的珍贵文物搬上了金银币的方寸之间,也塑造了整个画面浓重的殷商风格。但是,除了有殷商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玦,还有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年号“1998”,以及龙形玉玦下方的宫殿——殷墟博物苑复原的殷商大殿。

   画面上方的玉玦形象取材于1976年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玦。殷墟是中国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其与古埃及金字塔、印度哈拉帕古城、希腊克里特岛齐名。而殷墟妇好墓更是考古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它是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发掘的一座殷代王室墓。

   玉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早在距今约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文化中就有发现。从时间上看,整个新石器时代玉玦层出不穷,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玉玦堪称中国最古老的玉器,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典型玉器,因此,很多专家干脆将中国早期玉器时代命名为“玦文化时代”。龙形玉玦又是妇好墓考古发现中最珍贵的文物之一。我们的先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龙的传人由古及今,世代相传。龙形玉玦表现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叫作夔龙。据考古资料显示,龙形玉玦为青白玉,采半圆雕,年代为商代。金银币画面上的龙形玉玦基本还原了文物的原貌,它的纹饰以夔龙纹为主,首尾相连成一环形,张口露齿,头上有角,身刻云纹,尾刻鳞节纹,构思奇特,神态生动。金银币对龙形玉玦的琢磨非常精细,雕工细致,造型庄重古朴,尤其是对于其纹理疏密有致的塑造。艾松的构思令人钦佩,对于纹饰处理和雕刻刀法刻意处理成战国时期玉器自然流畅、锋利健劲的效果,方寸之间的龙形玉玦具古形,更具古意。

   殷墟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是青铜器时代中期东方的一个极具独特的世界性都城,是青铜器时代中期东方的一个极具独特的世界性城市。然而它在历史兴替变成一片废墟,直到3000年后才被人发现,名列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榜首。殷墟博物苑复原了殷商大殿,这套金银币再将其还原在币面上,殷商大殿以黄土、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金银币上表现的是复原后的殷商大殿,它的苑门是根据甲骨文象形字“门”的形状和殷商纹饰设计的;门框上浮雕着龙、虎、饕餮、夔和蝉等殷商花纹,显得古朴庄重;仿殷石雕,敦厚中又显得栩栩如生。虽然殷商大殿不是金银币图案上的最重点,但是在艾松的设计中着意强调了其富有哲理、经典神圣的殷商宫延建筑形象,整体画面布局充分体现了那个时期宫延建筑的艺术风格,王者之风凛然,让人肃然起敬。如今,坐落在殷墟博物苑的这座仿殷大殿里的是甲骨文展厅,甲骨是中原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字的根源,古人智慧的光芒令人惊叹不已。而观赏着“龙的文化”金银币,看着这座辉煌大气的建筑以如此古朴厚重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使我们恍惚间穿越一条通向3000多年前殷商的时空隧道,走近了古老殷商文化的深处。

创作设计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中国金银纪念币上,以龙为表现题材的作品不再少数,“龙的文化”金银纪念币以表现秦汉以前的龙文化题材文物为主题,而独树一帜。

   这枚金币的正面图案,取材于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1号墓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驭龙图》。艾松为了完成设计工作,去博物馆观看了这幅帛画,还从各个角度拍摄,作为参考。从设计师的角度,他个人也很喜欢这幅古老的帛画,用毛笔画于丝织的帛上,平涂施色,高37.5厘米、宽28厘米。表现的是龙导引墓主人灵魂升天。此画描绘了5个形象。画面中心描绘一侧身挺立执缰的中年男子,束发高冠,结系于颌下,身穿长衣,衣袖款肥,衣裙飘拂遮蔽双足,腰佩长剑,此形象无疑是墓主人;墓主人身下有一条呈船型的龙,龙首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以供墓主人伫立;画面右方即墓主人身后有一只引颈长鸣的仙鹤,仙鹤是长寿的象征;画面左下角即龙首正下方,一尾鲤鱼在向前游动;墓主人头顶上方有一巨型华盖。墓主人紧拉缰绳,驾驭巨龙升腾,下有祥云承托。这幅帛画的内容是乘龙升天,也反映了当时盛行的神仙思想。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幅帛画的线描技巧非常成熟,行笔流畅,线条富有弹性。

   艾松认为,将这幅在中国绘画史上拥有独特地位的战国时期帛画搬到金币上,说容易也容易,说困难也很困难。说容易,是因为《人物驭龙图》的绘画风格非常简约古朴,线条相当流畅,造型相当准确,以勾线和平涂相结合,刚健古拙,尤其是在刻画龙时,利爪劲挺,冲天的龙尾富于弹性,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贵金属浮雕的表现技巧;说困难,是因为这幅帛画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先秦浪漫主义精神,尤其是其主题人物(一般认为就是墓主人)的形象为“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其风度仪容,使很多人想起楚国大夫屈原,郭沫若曾为此题一首《西江月》:“仿佛三闾在世,企翅孤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人物的绝代风华与无双气度,要用浮雕的立体感表现出来,对技巧的应用要求非常高。

艺术鉴赏

   虽然画面的设计并不复杂,但雕刻方面花了不少功夫,看它的画面上顺势浅雕,在黄金币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尤其是人物的体态、服饰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勃发豪放的精神蕴藉于简约而自然的浮雕形体中,龙、仙鹤、鱼的形象,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烦琐,也不娇揉造作,内蕴浑朴深沉的思想,既将《人物驭龙图》特有的审美内涵精确地传递出来,金币画面本身也造成了古朴厚重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电话:13023174807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600号卢工市场B区商务楼312室

工信部备案: 沪ICP备170291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