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设计:集体创作 | 正面雕刻:集体创作 |
背面设计:白牧 | 背面雕刻:白牧,王德福 |
发行年份:1998年 | 面额:50.00元 |
发行量:1600枚 | 实铸量:1600枚 |
材质:金币 | 质量:精制 |
重量:1/2oz | 直径:1929mm |
桂林七星山前小东江上,横卧一座形如长亭的石桥,远看恰似一条绚丽的彩带,这就是著名的花桥。此桥始建于宋代,原名嘉熙桥,仅四孔,元末明初被洪水冲垮而重修。设计幽雅,造型精致,颇具古代建筑特色。桥两岸遍植桃树、翠竹,每年春夏,花开烂漫,繁花似锦,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中,花桥因此而得名。花桥自古景色迷人,山光水色,幽雅绮丽,让人心旷神怡。
这版金银币正面图案表现的就是南望花桥,水桥四孔与水中倒影,素有“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美名的“花桥虹影”之美景。画面构图一分为二,上侧重下侧轻,上侧繁密下侧空旷,但见几株杨柳婉转垂下,画面却又平衡了。欣赏这个富有诗意的画面,花桥似长亭,其拱脚的孔与孔间,衔接适宜,显得十分雅秀。桥孔圆如皓月,浮于水上,桥尽头有一巨石,是芙蓉石,上有老树古藤,干矮荫浓,枝叶遮盖全石,有如巨大撑大伞。
这版金银币最令人欣赏的就是上侧画面的谨慎细致、冷静矜持,但下侧画面却带有几抹随兴挥就的痕迹,蕴含诗意,柳枝弯弯垂下,好似还有微风吹过,下垂的姿态妩媚,上下两部截然不同的构图和风格却完美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上。尤其是下部画面在雕刻时善用了线条,用短、细、密的不规则线条来展现花桥下水的动态语言,用线条来凸显出桥体的结构和轮廓。这里的线是自由的、简洁的、是人们在体悟自然欣赏花桥时的心情渲染,结合了自然界实与虚之美,是桂林人文之景和自然之景自然交织流动的韵律之美。
背面图案基本于总体金币造型艺术的思考,着力于自然景观与人文创意相融合。它集漓江山光水色秀丽于一图,以全景风貌的形式,用雕刻技法热情讴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秒境佳景;以四枚风格一致的金币艺术品构成了贵金属币中极具山水特色的文化景观。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着非常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蜓曲折,平静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赢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四币首尾衔接,像一扇徐徐展开的花屏,流光溢彩的画面立现风光无限。“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组币让我们溯漓江南行,沿着前人的足迹,畅游笔画中的山光水色和绿水映蓝的漓江,展开一次浩荡的山水神游之旅。币画的风格兼工带写,以写意山水的意境,将漓江山水风光如舒展长卷在眼前一字排开;山峦群峰以高低起伏的雕刻技法做出粗放的肌理,旨在用块面的轮廓表现景观之达旷。喀斯特地貌的群峰夹岸迤逦而行,江流萦绕迂回,产生一种水流山动的效果,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我们的眼前了无声息地悄悄退走。从夹江青山之间远望,“排闼青山输翠色”,两岸青山由远及近相向而来的错觉,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生命;长河无际,水天相接处,孤帆、云影紧紧相依。画面山峦的造型极其概括凝练,装饰性的画法使山形水系的形态辽远而又壮阔,与两岸凌空壁立、峭拔险峻、孕翠含烟、岚彩扑面的青山形成和谐的统一体。神游于此渐感身在其中,怀疑身在景里还是画里,仅此一观,就使人明白为何桂林处处皆为胜景,令人神往;漓江山水又如何堪称其中的典范,让观者难以割舍心中所系。
远远的一座山峰云蒸霞蔚,缕缕阳光穿云而过,江中波光粼粼,币画要为人们娓娓道来一个有关山水的传奇。四枚币画空间结构的透视感处理得极其明快到位,为桂林山水平添妩媚、山形的背景及水面达成天蓝山绿水清的理想效果。目力所及的天际碧空如洗,九转千回的水面平滑如镜。倒影是漓江一大奇观,江水凑趣赋予秀丽的山峰以动态、灵性的生命,群山倒影的雕刻比例拿捏得体,山水交相辉映的质感清晰亮丽,令人不知身在画里还是梦里。
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笔架山,峰顶圆润,起伏有序,三峰并列,酷似高耸入云的巨型笔架,让人想象文笔大如椽;“画山”的九匹马,更是令桂林的山韵出神入化到了极点,往来奔驰,纵跃飞旋,昂首骁悍,使观者真切地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神奇、惊艳;文笔峰,如一支神来之笔,峰巨,撑起蓬壶半壁天,“意到挥毫无绢素,兴来泼墨有云烟”;赶考的书童山,跳龙门的鲤鱼山,盘旋的田螺山,绿洲的骆驼山,形态各异,变化万千。设计和雕刻完美地掌握了桂林独特的地貌特征,形象把握巨细,刻画入微,入情入理,表现堪称完美。
同样是群山林立,同样是仪态万千,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因为秀美让人感动。币画借足了桂林的美色,遂使币上的桂林山水以壮丽秀美撼动人心。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天下之秀,尽在桂林;水美、山幽、洞奇,桂林之美,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天下归心。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波碧水似镜”,清澈透明、翠色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绿水微澜,水色晶莹剔透,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空蒙,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恍如“泛舟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观看币画如舟行水上,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漓江玉带映着诸峰,随着微波轻动,峰影绰约,虚景奇幻无穷,令人不知所往。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花树春红,江上竹筏小舟,大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的诗情画意相媲美。这种以赞叹的笔调写实,用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描绘山水的情境,诱导观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观光体验,通过入情入境的画感渲染情境,激发起观赏者心中的美感,起到了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题中之意相呼应的绝佳效果;四枚币联袂而来,移步换景将观者带入描绘的美景之中,让观者和作者一样,犹如亲临漓江,荡舟观赏,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力,观赏这永不眠的漓江春色。
如果说“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个传说,那么漓江就是一种诱惑。
前景处,币画以江中多洲、岸边多滩、乱石遏流、浪回波伏、茂树环合、翠竹竞秀的构图入画,与岩溶峰林地貌做高低搭配;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远山,犹如淡墨点染,化入天际,沉入水中;终年碧绿的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婀娜多姿;茂林修竹,随风摇曳,一派葱翠,与青山绿水为邻,点缀在岸畔和沙渚;扁舟一叶,楫扬中流,撩起游子“数声渔笛在沧浪”的翩翩心绪。远眺,清澄的漓江依山流转蜿蜒,萦绕回环于秀峦奇峰之间;近观,桂林石山平地拔起,峰峦峭拔连绵,姿态奇异。币画以山水长卷的形式,将桂林山水特点的石山、峰丛、峰林、孤峰导入其中,星罗棋布,疏密有致,森列无际。
设计者深悟山水情趣,亲历实践,宏大的绘画语境的驾驭能力,使宽截面、大纵深、全景式地描绘桂林山水之美成为可能。四枚漓江山水币画循序而入,笔架山、九马画山、文笔峰、骆驼山历历在目。当然你也能在画面上欣赏到九马画山、黄布倒影、浪石仙境、八仙过江的桃源仙境。画面的洗练,景深的延伸扩展了观赏的角度和视野,浓缩提炼加以高度概括性地全景调度、空间结构运用得当,遂使江山壮美的一幅山水画卷气势逼人,动人心魄。
赏币者如身临悬崖之巅,登临四顾,云生足下,星列胸前,千山万壑,尽收眼底;远景式的眺望,由于有九曲回旋的江面作衬托,水势浩渺显得江面开阔、雄浑。桂林成为中国的明珠,漓江是桂林的骄傲!一座座仙人掌般的奇岩,兀然独立于江面,观者仿佛徜徉于水上的长廊,欣赏着两侧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雕塑”。顺光、侧光、逆光,角度的任意变换,都会给观赏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景象自是不同凡响。仅仅是做一直观的扫描,匆匆一瞥的浏览之间,就在脑海里留下惊为仙境的神奇——桂林,难道是天人之杰作?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桂林山水的美景已经永远凝固在我们的记忆中。
2014年6月23日,正在卡塔尔多哈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8届大会上,广西桂林、贵州诗秉、重庆金佛山、广西环江四部分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几乎是毫无悬念地入选《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桂林喀斯特地貌也成为广西首个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