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设计:集体创作 | 正面雕刻:集体创作 |
背面设计:朱纯德 | 背面雕刻:孙奇龄 |
发行年份:1986年 | 面额:100.00元 |
发行量:3000枚 | 实铸量:3000枚 |
材质:金币 | 质量:精制 |
重量:1/3oz | 直径:23mm |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来,世界野生基金会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网络。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始于1980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第一个受中国政府邀请来华开展保护工作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25周年”纪念金银币是中国首次发行环保题材的纪念币。他们的发行对中国造币业国际形象的塑造有重要的纪念意义。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社会各界将目光大多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这套纪念币的发行所承载的特殊意义,让很多收藏爱好者开始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或可说它是环保教育普及的“金银币版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政府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朱纯德创作的牦牛,透过它的孤独外表,深掘其狂傲而威猛的内在特质。在朱纯德笔下,牦牛立于一块孤石,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充满独来独往的霸气。背景或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或是烟波浩渺的湖面,隐隐折射出悲凉的壮观。再往前,连绵起伏的冰峰雪山,更是人烟稀少之地。但背景总体基调仍带有淡淡的温和之韵。也需要的就是这种温和色彩,以衬托牦牛放荡不羁的野性。
“牦牛”金币的后期浮雕创作,交由上海造币厂的孙奇龄完成。孙奇龄对朱纯德的设计图做了反复的琢磨与研究,最后他顺设计图稿的思路,把雕刻创作的重点放到最能彰显牦牛野性的皮毛之上。皮毛看似不修边幅,也杂乱,也狂野,但仔细辨识,却也有特定的规则。
经喷砂与抛光处理后的币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光亮效果,尤其是牦牛竖起的毛发,因为减少了由于光亮互相反光而造成的立体层面模糊不清,毛发的层次非常丰富多彩。还有牛角上的纹理,粗糙而富有生命的野性,牦牛身体上强壮的肌肉纹路,还有画面远山的剪影,一种来自生命禁区的野性呼唤,就这么从币面上传达出来了。
暂无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