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设计:朱旗 | 正面雕刻:申宪章 |
背面设计:周静 | 背面雕刻:周静 |
发行年份:2000年 | 面额:100.00元 |
发行量:2300枚 | 实铸量:2300枚 |
材质:金币 | 质量:精制 |
重量:1/2oz | 直径:27mm |
在十二生肖里,大众最喜欢的其中之一就是龙。除中国以外,泛亚地区几乎都能发现龙的身影。
龙的形象在商周以来,披坚执锐、纵横捭阖、屡获殊荣。考证商代以前的龙,更多的带有图腾的色彩。“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乃是印第安人氏族的标志,意为具备共同祖先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们所拥有。中华龙的发展过程,其中的一个特征就是被认可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图腾亦有祖先的含义,龙的形象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以及朝野间各取所需的塑化,吸收了复杂的因素,具有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神性,渐成今日的模样。其作为图腾的属性之一和功能的外化,除了被帝王所挟持为其保驾护航、责任和能力被无限放大到无与伦比的程度外,由尊崇而形成禁忌。龙图腾保护神的含义得到引申,其原始含义一步步转化与神话结盟,逐步成为民族的象征和“总护法”。
部落氏族对龙的崇拜主要缘于视其为天上的使者,通过它沟通人间天上,得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追根溯源,作为活动的物体,人们认为动物性的图腾更具有生命力,是其它灵异和祥瑞无能为力的。君子圣人“以龙比德”,上古神话中龙辅助大禹治水,功不可没,勋劳永驻;汉高祖的感龙而生更是将龙与图腾中的祖先含义加以引申,皇帝由此正式与龙发生了关系,皇帝的面孔定性为龙颜,真龙天子至为尊贵,龙亦随之至高无上起来,凛然不可侵犯;随着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又使龙凭空增添了一些新的象征意义,如祈雨功能的延展。
在中国,到处都有龙的身影,从划龙舟到古建、家具上的龙纹雕刻、石雕龙的碑刻和建筑构件、彩画、蜡染、织绣、窗花剪纸、花灯等,这些都表现出中国人对龙的崇敬和喜爱。龙身处处都具备了表示全力、地位的象征意义,对其艺术性的发挥而不仅仅是强调装饰性的显露。
朝代的更换,社会的发展,皇权的嚣张跋扈,使龙的象征意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而今天的币画上,其艺术的表现力突出了龙形装饰的效果。图案的形式美,图案结构的特点等,与明清两代朝野的装饰风格并行不悖,九龙壁九条龙的原型,它们对于形成币画中龙的华美造型和感人神韵,起了决定的作用。
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可是这枚“神龙图”金币却硬是要打破陈规。视野中飞来一条全须全尾的神龙。它气派雄壮,神态完备,动态由奔驰变成飞腾,显示出神龙的矫健潇洒;形神整肃威严,气焰嚣张,气场强大,象征王者的贵气;造型规范,全身肌理重喷砂工艺,龙身迎光阳面局部喷珠擦亮,躯干显现出华美而建锐;龙纹饰繁缛而密匝,大腿、小腿和爪之间短促而有力,配合龙身的婉转悠闲而动势优美协调。从设计上可以看出,龙经过近四千年的漂泊,生活气息转淡,装饰韵味转浓。岁月的精炼,变化发展凝聚在龙身的里里外外。
整个形象的态势和形体,要能在规定的外形范围内伸展自如。为了达到这两个要求,形象的整体和局部都应随形就势发送相应的变化,有些部分变化幅度大,如龙形反复做正向S和反向S形,龙的躯干扭曲之大,甚至超乎日常生活现象中的所见所闻,但却并不觉得怪诞,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龙的“神性”;头顶柱形角,脸部,吻唇、胡须等都已脱离了蛇相,已是龙身了。
龙形基本是以蛇为参照物,这首先缘于原始图像的积累。远古之人之所以选择龙身以蛇形,恐怕还是因蛇带给人类阴森恐怖而产生的威慑,当然也和它毕竟是想象的东西大有关联,其形史无定论,众说纷纭。龙的身形具有某种神秘感,其神性也就得以延伸,设计中抓住了古人心中的龙形,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艺术精神冲突在龙的身上集中,画龙形象的本质精髓和核心意态自是了然于胸。中国传统建筑上龙的艺术,首先是政治伦理与政权的象征,然而作为艺术形象,它在“神龙图”币上的华丽现身开启了挣脱政治伦理的观念限制,走向审美的历程。“神龙图”构图整体由神龙、海水与赤焰珠造型所组成,其主体龙纹强烈起伏,作奔跑游动状,大有腾飞之势。一件独具匠心之作,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