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设计:钟有琴 | 正面雕刻:童友明 |
背面设计:钟有琴 | 背面雕刻:孙奇龄 |
发行年份:1980年 | 面额:1.00元 |
发行量:2500枚 | 实铸量:2500枚 |
材质:铜币 | 质量:精制 |
重量:24g | 直径:32mm |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于1910年。1975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以中国奥委的名义申请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名古屋执委会决议通过,承认中国奥委会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重返国际奥委会。后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允许并授权中国奥委会制作“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金银铜纪念币。该组金银铜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造币公司铸造,美国佛蒙特州蒙彼利埃市国际辅币与货币公司独家海外经销。
这套金银铜纪念币共用的正面图案,对于钟友琴来说算不上什么设计,国徽是绝对元素,没有办法变动,所以能做的就是在国徽下端做一些花卉纹饰,分左右对称设计,面额压于其上。
“古代足球”币面反映的就是蹴鞠,当时并不知道,只觉得有那么一种运动,便订下来做画面之一。后来翻阅资料,才知道早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就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其中“蹋鞠”,包括类似“蹴球”、“筑球”、“踢圆”等,就是蹴鞠。蹴鞠作为体育竞技,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币面表现的画面应该属于直接对抗的状态。但这种“对抗”更多的带有游戏成分,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相互谦让的中庸色彩,其中“玩”的心态大于“竞”的心态。同时,背景的处理,画面右上部分由松针叠印出的松芝,规则齐整,同样体现谦谦君子之风。
假如说“古代足球”图稿的不足,则在于币面上的两位对抗者,儒雅有余,骁勇不足。长翅帽戴于头,交领袍着于身,两只宽大衣袖随风而舞。本是对抗性极强的运动,在两者之间却似足下艺术的表演展示。但这恰恰是设计师对蹴鞠的深刻理解之绝妙。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讲求“和”与“中庸”,推崇谦谦君子,鄙薄孔武之士。由此,币面上的蹴鞠变争强好胜为温文尔雅,对抗性比赛逐步退化为表演性竞技。
“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金银铜纪念币一亮相,就在世界币坛引起不小轰动,欧美国家的钱币专家非常推崇,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罕见、最具独特风格的奥林匹克纪念币之一”。其实,真正“罕见”和“独特”的,不是它的设计风格,而是它的设计思路,它从传统文化与悠久历史的角度,展示体育精神在中华大地的传承和发展。
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只发行了两套金银铜纪念币,而“第13届冬奥会”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这两套加厚币,也是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发行史上为数不多的几套加厚币之一。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