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个人物形象很复杂,不仅他的性格有多面性,形象也有不同相貌,思量了很久,选择了这位一代枭雄的形象。这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刘备四处奔波,流落于草莽的形象。既然刘备是蜀国的主公,一国之君,还是要突出他的君主形象。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中,参考了唐代《历代帝王像》中的“刘备”,身穿龙袍,手持长剑紧握诏书,剑指长空,向众将士发出了讨伐东吴的帝令,其人“生得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略带沧桑的面容上却流露出无比坚毅的神情。在设计上,既注重刻画刘备作为封建统治者的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刘备的政治作为和境遇命运,着重突出他的深邃而略显疲惫的这一特征。
诸葛亮:落实到人物的五官,罗贯中并没有具体刻画,而是着眼于眉眼间气质的描写。所以白文均在智者、谋士、道士的形象之外,在五官上更注重与其“忠厚”等历史评价相关联。“眉主平,向上扬;眼睛狭长,即丹凤眼;鼻梁挺直,即悬胆鼻;下巴则圆润丰厚。”白文均表示,这些都是传统美学中的刻画正派人士的创作元素。还有那把胡须,说明这个形象是晚年的诸葛亮,也是“鞠躬尽卒,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
张飞:《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来了,莽撞的张飞形象就是童友明要表现的。但是张飞的光荣事迹很多,到底选择哪个故事情节,童友明还是颇费了脑筋。想了想,还是尊重自己的第一感觉,就用大闹长坂桥那一段。
关羽:接到“关羽”金银币设计雕刻任务时,曾成沪的年纪并不大。能否圆满完成这个任务,设计出这位在国人心目中形象最光辉的三国英雄,他还是有些忐忑。特别是他本人也为关公的英雄情怀所倾倒,更感觉到肩上责任重大,所以怀着对关公的敬仰,他开始了自己的关公设计之路。为了把关公形象更贴切地表现在金银币上,他重读《三国演义》,找来了各类有关关公的典籍资料,甚至还去看了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希望能找出既符合《三国演义》文学形象,又符合中国人心目中审美形象的关羽。
刘备:最精彩的不是这个形象,而是对刘备儒君这一形象的塑造。他忠于汉室,又是一个知人善任、对兄弟推心置腹的帝王。这种至高的崇拜和最终的悲剧使他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在汉末皇室不振、群雄并起的乱世,刘备以其典范的儒家精神举起复汉大旗,这种典范使他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形象既是士人的理想,又是百姓的希望。所以在塑造形象的基础上,又把自己的这种理想融入其中,尤其通过人物的眼神、面容、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气质,塑造出了以为忧国忧民的儒君形象。
诸葛亮:在金银币的画面上,诸葛亮手执羽扇,头带纶巾,身披鹤氅,端坐在乡野之中的台座之上,正在指挥三军。他从容不迫,轻摇羽扇,一个计策似乎正在筹谋之中。诸葛亮是名士,又是贤相,文韬武略,确实是难得的通才。鲁迅更称“状诸葛之智而近于妖”,把诸葛亮的才能描绘得有些妖气。诸葛亮文韬武略,这是人的才智,但是,能掐会算,阴阳术数,奇门遁甲,无所不晓,七星坛祭东风,都有些神怪色彩,所以台座上的“八卦”图案,又在他的历史原型之外,突出了他的道士形象,这是白文均比较得意的设计,就是这样一个小细节,就把诸葛亮形象上的多元性给交代了。诸葛亮具有“儒者气象”,体现了“以道持守”的儒家道德人格,两者相济互补、相辅相成。而除了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外部形象,还流泻出舒淡逸雅、潇洒飘逸、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范,表现出道家“自然”人格的特征。儒道结合,也是白文均对这个形象的重要塑造点。
张飞:童友明认为,张飞这个形象的造型和动作设计不是单纯的视觉问题,它是《三国演义》文学语言的视觉化,更是民间传说中猛张飞形象的具体化,是大众与罗贯中叠加在一起的审美形象。所以在设计上虽然参考了大量的明清画本,但是他觉得绝对不能局限在这些美术形式上,要走出束缚,寻找带有强烈贵金属语言风格和现代化风格的视觉呈现,尤其是张飞夸张的功能化肢体语言,都是根据大众的心理释放原理来设计的。在方寸之间设计一个我们既熟悉又觉得新鲜的张飞形象,作为设计师,在设计中,他似乎心中也萦绕着一股浩然正气,设计的过程也是对张飞这个形象的重新认识,感受到他的勇猛、忠义、刚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气概自然地流淌在其中。
关羽:金银币的画面上,关羽身材魁梧,面容儒雅,在一点烛光下夜读《春秋》,他一手佛起长须,身后还背着青龙偃月刀。有了形象原型,但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反复斟酌。关公的脸形面容,所着的常袍帽饰,尤其是青龙偃月刀的形状,乃至读书用的灯这些微小的细节,曾成沪反复推敲,仔细地核对历史著作和历代画作,既要做到符合史实,也要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特别是其中的刀、书,烛,设计画稿的过程反复修改。关于关公的刀,《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是青龙偃月刀,因为没有具体历史实物,只能从历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绣像作品和绘画作品中参考,曾成沪特别设计成尖刀形,刀锋上还带有尖刺。虽然《三国演义》中关羽夜读《春秋》只是一个文学演泽,但是仍然要以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设计,还是曾成沪非常坚持的原则。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