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设计:孙奇龄 | 正面雕刻:孙奇龄 |
背面设计:陈坚 | 背面雕刻:陈坚 |
发行年份:1983年 | 面额:100.00元 |
发行量:22470枚 | 实铸量:25363枚 |
材质:金币 | 质量:普制 |
重量:1oz | 直径:32mm |
1982版“熊猫”金币的铸造和发行获得了空前成功,为了扩大销售,不少的国外钱币代销商提议在“熊猫”金币上加上面额,使其更具国家法定货币的特征。经反复研究并借鉴国外经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83版“熊猫”金币开始,在市面标注上人民币的象征性面额。同时规定,中国“熊猫”金币每年更换图案,表现不同姿态的野生状态下的大熊猫形象,增加“熊猫”金币的艺术魅力。此外,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1983版“熊猫”币还发行了银币和铜币各1枚,其中,首次发行的“熊猫”银币和铜币,当时都是限量发行的。1983版“熊猫”金币采用的图案是行走中的大熊猫,其设计和铸造极其精美。美国《新闻周刊》载文称赞这套金币“确实富有魅力,人们已经成了它的狂热追求者”。
1983年版1盎司熊猫金币正面外环上下两个元素,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为“1983”年号,内环主图,为北京天坛祈年殿1983版熊猫1盎司金币背面图案中,一只大熊猫旁若无人,正在闲庭信步。该币由以陈坚为首 的众多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折光法,以镜面表现四肢,以喷砂表现躯干的形式,成功地在单一黄金颜色状态下展现熊猫皮毛黑白二色的效果,由上海造币厂铸造。
构思1983版“熊猫”金币之前,厂里的不少设计师都去了上海动物园进行现场采风,通过对大熊猫的反复观察,写生绘画,掌握大熊猫的生理、生活特性。1983版“熊猫”金币图案选择了大熊猫在竹林间行走的动态。在形象、结构上处理得更美、更活泼,而且在底部还增加了一个灰面,使大熊猫的黑白关系显得更加突出、明朗。此外,还特别在大熊猫形体轮廓上加了一条线,用中国传统木刻创造的刀法技巧加以处理,突出大熊猫的整体轮廓,视觉上更精确。另外,大熊猫毛发的雕刻也用更加细密的线条来表现,突出毛发部分的实体感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983版“熊猫”金币采用的图案是大熊猫在竹林前行走的动态,而1983版“熊猫”银币采用的图案是大熊猫边食竹边与幼崽嬉戏的场面,表现出大熊猫的憨态可掬、稚趣盎然。
在工艺表现上,1983版“熊猫”金币继续汲取了1982版“熊猫”金币“以凹作凸”工艺的成功经验,画面中的大熊猫四肢、眼、耳等部分运用凹雕法,其余部分则进行浮雕喷砂处理,层次感非常强,产生了西方画中的透视效果,而大熊猫耳朵上的绒毛好像都纤毫毕现,冷冷的黄金币,竟给人一种毛茸茸的感觉。虽然这套币是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但是1983版“熊猫”金银币已经开始了全景式的创作手法。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1983版“熊猫”金币,会发现上面有两个小的星光图案。据陈坚回忆:最初图稿上,币面上方全是英文字母,后来设计图稿画完后,在审查环节领导觉得画面太复杂,就放弃了英文字母,改用中文。但是在做石膏型的过程中感觉画面太空,于是就偷偷地加了这两个星光图案。
当时的审查环节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样品已经出来了之后就送到了印制局。审查的时候虽然发觉和设计图稿有了些差异,但是当时因为着急要把样币送去美国熊猫国际贸易公司让外商看样,所以就只能先把样品带了过去。没想到外商看到了这个样币之后觉得效果出奇的好,因为这样的星光与国外的十字架颇为相似,都带有祈福、平安,与上帝同在的意思,结果海外市场的销售特别好。当时设计师的初衷是闪光的星星,结果却被国外理解成了十字架,这可能也是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在中国的“熊猫”金币上产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吧。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