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设计:胡福庆 | 正面雕刻:顾杏宝 |
背面设计:向黎明 | 背面雕刻:向黎明 |
发行年份:1999年 | 面额:10.00元 |
发行量:60000枚 | 实铸量:60000枚 |
材质:银币 | 质量:普制 |
重量:1oz | 直径:40mm |
“四川峨眉山金顶”图稿设计者为中国金币总公司胡福庆,雕刻者为上海造币厂顾杏宝。从币面设计、雕刻、制作看,确实非常精致。币面上的建筑并非具象的特指,可以是现在的华藏寺,也可以是旧时或东汉普光殿,或唐、宋的光相寺,或明初铁瓦、锡瓦、铜瓦诸殿,或明万厉皇帝亲题“永明华藏寺”的铜殿。胡福庆介绍说,对于币面构图,建筑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筑依山而建体现出来的气势以及萦绕于建筑之身的佛教气韵。后期顾杏宝的石膏雕刻,把设计原稿中的气势,用带有浓烈浪漫色彩的象征手法表现了出来:远处寥寥几笔勾勒的是云,近处浓墨重重泼洒的也是云。云是环着山峰飘荡的,云是绕着金顶浮动的,在这飘荡与浮动之间,佛的境界、神的气韵,就虚无缥缈地弥漫其中了。云在币面是用线条勾勒的框架,起起伏伏,重重叠叠,别有一番韵味。
欣赏“四川峨眉山金顶”,最令人赞叹的是弦外之音的传递。画面上看不到峨眉山金顶,看不到峨眉山金顶的郁葱树木,看不到峨眉山金顶的嶙峋怪石,但峨眉山金顶却存在于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金顶祥光”列“峨眉十景”之首,而金顶又是峨眉山寺庙与景点最集中之处,是其精华所在。再看整体构图,上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与下缀“1999”年号上下呼应,将整个画面撑开如一柄团扇,峨眉山金顶的诗意与画意,就在扇面之上慢慢地洇开了。
1999年版“观音”纪念银币中的两款银币,均为半身造像,体型神韵也十分接近,不同之处在于法器的区别,一为“扇”,一为“宝镜”,币名也由此而定。“宝镜观音”的雕刻创作者,为上海造币厂向黎明。
观音传入中国后,持物多为唐代常用器物,宋元以后,依据时代风尚与潮流,持物也有一定的变化。设计图稿中,宝镜只是一个边缘呈波浪状的圆,无法判断年代。这一点也让向黎明十分惋惜,因为镜面向外,无法呈现“宝镜”另一面精致而富有时代特色的雕饰。“观音”以左手举持宝镜,置于左胸位置。以镜面工艺处理的镜面,虽无花纹,但却有威慑之力。传说,观音曾在洛阳以宝镜示人,称只要3文钱,便可从中看到过去与来生。相比之下,“宝镜观音”衣着十分简单,似只是一段软绸,由右肩绕至左肩后,斜系于右胯。向黎明在此也没有花太多笔墨,寥寥几道大线条,非规则游动,最终组成富有个性的服饰款式。真正表述重点为颈部垂挂的璎珞,这也是“宝镜观音”最为出彩之处。璎珞为古代项饰,用珠玉串成,也称华鬘。璎珞梵文为“key ū ra”,原本就是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品,传入中国后,为女性所钟爱。尤其至唐代,不断模仿与创新,成为最显华贵的项饰。“宝镜观音”所佩璎珞,上下多层,挂于颈上的为两串玉珠,又以两金环相扣,左右各有延伸佩饰。金环相连,为椭圆大形制珠佩,再往下,又结有三角形吊珠。如此反复,如此琐碎,远远超出璎珞本身的概念。
观音号称“千手千眼”,但手持法器实际为42件,其中第22手所持法器便为宝镜。观音手势包括手印(印契)与持物(法器或宝物)两部分,如同凡人手势,也是表达心意的肢体语言。通过手势,观音将不同的心意传达给娑婆世界不同需求的芸芸众生。“若为大智慧者,当于宝镜手。”此为第22手解。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