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新闻
2007年是钱博会系列发行历史的分水岭,这一年正式告别了“熊猫加字版”,项目首次单独立项,发行了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主题银币。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以一个独立的系列项目向全社会传播底蕴深厚的钱币文化,彰显出管理部门对于钱币文化发展的战略性重视。此后,该系列的设计构思更倾向于展现钱币文化的影响力,展现东西方不同文明,以及不同体系钱币文化的异同与交流,充分反映了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的国际性和文化能量。
通过公开择优征选,南京造币有限公司设计师齐云兰成为2007年-2016年钱博会银币连续十届系列图稿的设计者,“方孔圆钱”自此成为“熊猫加字版”后,钱博会系列银币的又一张闪亮标签!
2007年-2016年,这十年的钱博会银币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首先就是“方孔圆钱”的币面布局。
中国的货币史悠远而漫长,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这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外圆内方这一具有人生哲理意义的钱币形制,是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精要所在。鲁褒在《钱神论》一文中曾经这样形容:“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外圆是人生,方孔是灵魂,方孔货币形制之所以能够成为华夏民族历朝历代的首选货币,受到人民喜爱,除了其容易铸造、打磨、便于携带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圆形方孔钱正是中国古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宇宙次序的精华浓缩。
钱博会银币采用这样的形制布局,有着深远的意味,是历史的传承,亦是文化的自信。这十年的钱博会银币,在构图上均巧妙地将外圆内方形制用于银币正背两面的主题画面上,构成圆中有方,柔中见刚,刚柔相济的丰盈构图,给人以充实的美感。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中国现代钱币文化“东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发展思路,民族传统钱币文化是土壤,而西方钱币文化是学习与借鉴的对象。
其次是中西结合的素材选择。
这十年的钱博会银币,正面图案均为象征钱币、地球的点线装饰,将当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的主题标志置于币面的方孔之中,地球仪被嵌于右下侧,暗示欣赏者可以凭借地球和中国古代钱币的象征去认识钱博会的艺术内涵和人文意义,特有的点线装饰,又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时代风格。
而背面主题图案,也是选择东西方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钱币品种来反映并勾勒世界钱币文化走过的轨迹。世界钱币文化丰富多彩,但真正独立发展的钱币文化并不多,一支是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钱币文化,一支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钱币文化。不同的钱币文化体系,有着各自鲜明的代表币品和文化内涵,它们互相影响着,从而构建起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钱币文化。设计师齐云兰曾经说,“在汇总了各方提供的大量有价值的中外历代钱币资料后,对世界钱币及特点有了感性直观的了解。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国内和国外的历代钱币进行分割与梳理,把握中外钱币横向与纵向的每一重大发展节点与历史跨度,对中外钱币文化互相融合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2007年开始,每一年的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都是选取东西方不同钱币文化体系中具有鲜明特色的古代钱币,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后,按一左一右的形式被组合在方孔两侧。
2007年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布币和古希腊著名的雅典娜猫头鹰银币。
2008年是秦半两钱和古罗马母狼育婴银币。
2009年是汉五铢钱和古波斯萨珊波斯帝国钱币。
2010年是大唐开元通宝和阿拉伯阿巴斯王朝银币。
2011年是北宋大观通宝和拜占庭希拉克略王朝索利多金币。
2012年是元至正通宝和意大利威尼斯钱币。
2013年是明洪武通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玛丽亚·特蕾萨银币。
2014年是清乾隆通宝与西班牙双柱钱币。
2015年是清团龙钱币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钱币。
2016年是1934年孙中山银币(帆船图案)与1915年美国硬币(印第安人头像图案)。
(供稿:裕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李蕴)
来源:中国金币网
--Copyright @ 2017--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上海贝海拾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